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池州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5-06-27 14:42
[字体:]

会议资料 妥善保管


池州市统计局

池州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627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我省有关工作的通知(皖政秘〔202350号)及《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我市有关工作的通知》(池政秘〔202345号)要求,我市开展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12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市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全市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参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通过这次普查,调查了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新进展。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池州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23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4513个,比2018年末增加6010个,增长32.5%;产业活动单位[1]28100个,增加5270个,增长23.1%(详见表1-1)。

1-1 法人单位数与产业活动单位数

 

单位数(个)

比重(%

一、法人单位

24513

100.0

  企业法人

20251

82.6

  机关、事业法人

1172

4.8

  社会团体

666

2.7

其他法人

2424

9.9

二、产业活动单位

28100

100.0

第二产业

7010

24.9

第三产业

21090

75.1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5194个,占2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229个,占17.3%;制造业3735个,占15.2%(详见表1-2)。

   

1-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法人单位

数量(个)

比重(%

合 计

24513

100.0

农、林、牧、渔业*

246

1.0

采矿业

115

0.5

制造业

3735

15.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15

0.9

建筑业

2540

10.4

批发和零售业

5194

21.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83

3.2

住宿和餐饮业

411

1.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26

2.1

金融业

61

0.2

房地产业

693

2.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229

17.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197

4.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38

1.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523

2.1

教育

641

2.6

卫生和社会工作

331

1.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91

2.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344

9.6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表中法人单位按单位管理地区汇总。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62684人,2018年末增加65875人,增长22.2%,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35457人。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151766人,增加14095人,增长10.2%;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210918人,增加51780人,增长32.5%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93257人,占25.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1803人,占19.8%建筑51662人,占14.2%(详见表2)。

 


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其中:女性

合 计

362684

135457

农、林、牧、渔业*

1130

383

采矿业

4838

913

制造业

93257

3762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211

525

建筑业

51662

8496

批发和零售业

22576

1008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494

1959

住宿和餐饮业

5133

352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541

1324

金融业

8204

4580

房地产业

7302

352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1803

2543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9011

317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381

145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061

1719

教育

19652

11719

卫生和社会工作

11771

755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777

133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9880

10122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表中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按单位所在地汇总统计。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2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383.61亿元,负债合计2926.71亿元。

2023年,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实现营业收入2826.14亿元(详见表3)。

 

3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

(亿元)

法人单位

负债合计

(亿元)

企业法人单位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6383.61

2926.71

2826.14

农、林、牧、渔业*

5.09

0.98

3.47

采矿业

223.23

138.20

102.41

制造业

1421.86

836.74

1515.0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58.36

161.67

94.66

建筑业

277.68

209.07

195.43

批发和零售业

220.35

135.92

514.1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7.36

52.33

65.11

住宿和餐饮业

30.79

17.62

10.0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6.87

15.96

26.28

金融业

34.87

-

0.54

房地产业

555.66

429.30

84.5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743.59

657.27

159.9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57.58

72.54

25.8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22.35

105.74

6.2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1.87

7.02

6.91

教育

56.37

9.40

4.46

卫生和社会工作

66.65

35.12

6.1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7.57

8.16

4.8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055.51

33.68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四、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4065个,比2018年末增长2.7%;从业人员101353人,比2018年末增长8.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3857个,占94.9%;港澳台投资企业21个,占0.5%;外商投资企业16个,占0.4%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98808人,占97.5%;港澳台投资企业818人,占0.8%;外商投资企业1273人,占1.3%(详见表4-1)。

 

4-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4065

101353

内资企业

3857

98808

港澳台投资企业

21

818

外商投资企业

16

1273

其他统计类别

171

454

注:表中从业人员数包含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池州供电公司数据。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115个,制造业3735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15个,分别占2.8%91.9%5.3%。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2.6%10%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4838人,制造业93257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258人,分别占4.8%92%3.2%。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1.6%11.4%8.5%(详见表4-2)。


4-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4065

101353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9

1045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5

959

非金属矿采选业

90

2825

农副食品加工业

286

2553

食品制造业

71

775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56

1829

纺织业

166

5305

纺织服装、服饰业

406

11543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64

1360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09

2645

家具制造业

144

1289

造纸和纸制品业

46

510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36

597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90

1497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8

13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72

8576

医药制造业

47

1831

化学纤维制造业

5

84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01

19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11

11799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9

3445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65

5747

金属制品业

225

4552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5

4145

专用设备制造业

138

3369

汽车制造业

58

2165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54

115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36

6554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04

6457

仪器仪表制造业

26

325

其他制造业

13

287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42

595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32

20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31

2086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9

315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5

857

注:表中从业人员数包含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池州供电公司数据。部分行业数据未在表中体现,分行业累加数不等于汇总数。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903.4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01.8%;负债合计1136.6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2%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12.16亿元,比2018年增长113.2%(详见表4-3)。


4-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1903.46

1136.61

1712.16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9.53

18.98

25.72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8.93

6.64

3.32

非金属矿采选业

194.19

111.70

73.31

农副食品加工业

21.09

10.18

33.07

食品制造业

6.43

3.73

4.12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6.87

14.30

6.05

纺织业

43.16

31.29

36.49

纺织服装、服饰业

23.54

13.21

20.92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45

0.89

2.18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06

13.16

14.32

家具制造业

6.29

3.30

4.76

造纸和纸制品业

3.67

4.13

3.83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4.49

2.60

5.48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6.08

3.98

5.65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11

0.71

1.1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12.14

81.05

190.76

医药制造业

23.49

19.44

13.36

化学纤维制造业

0.75

0.17

0.58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1.91

7.00

11.7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06.25

193.59

189.29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7.20

36.55

188.6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99.33

154.14

316.38

金属制品业

38.94

27.26

35.86

通用设备制造业

49.61

29.88

24.61

专用设备制造业

71.07

24.90

23.84

汽车制造业

16.03

11.30

15.60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0.82

10.89

3.35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78.12

43.11

142.0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44.33

61.21

91.46

仪器仪表制造业

4.81

2.61

1.65

其他制造业

26.36

20.61

10.86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3.98

11.16

116.66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0.48

0.39

0.35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94.52

118.76

83.76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7.39

4.17

5.60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6.45

38.75

5.31

注:表中经济指标包含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池州供电公司数据。部分行业数据未在表中体现,分行业累加数不等于汇总数。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4-4

4-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万吨

0.12

粗钢

万吨

341.95

钢材

万吨

254.14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21.07

水泥

万吨

353.45

硫酸(折100%

万吨

120.64

化肥(折100%

万吨

3.00

五、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2541个,比2018年末增长107.8%;从业人员51681人,比2018年末增长16.4%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27.2%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0.9%,建筑安装业占8.3%,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43.6%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32%,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6.9%,建筑安装业占3.4%,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37.7%(详见表5-1)。

 

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2541

51681

房屋建筑业

691

16548

土木工程建筑业

530

13905

建筑安装业

211

1753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1109

19475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77.6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7%;负债合计209.0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40.6%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5.43亿元,比2018年增长52.4%(详见表5-2)。

 

5-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亿元)

负债合计(亿元)

营业收入(亿元)

合 计

277.68

209.07

195.43

房屋建筑业

78.01

54.85

54.34

土木工程建筑业

67.54

50.76

54.95

建筑安装业

3.74

2.56

3.99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128.38

100.90

82.15

六、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5195个,从业人员22576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2.3%4.6%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47.9%,零售业占52.1%。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48.3%,零售业占51.7%(详见表6-1)。

 6-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5195

22576

批发业

2489

10909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281

1182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297

1994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128

528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34

121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61

414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1252

4936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256

956

  贸易经纪与代理

16

78

  其他批发业

164

700

零售业

2706

11667

  综合零售

127

1500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528

1663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186

630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113

621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237

1162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337

1988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263

978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415

1306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500

1819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6.5%。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6%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20.3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7%;负债合计135.9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98.4%

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4.12亿元,比2018年增长155.5%(详见表6-2)。

 

6-2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220.35

135.92

514.12

批发业

158.37

106.01

391.69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12.24

8.93

10.26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19.83

7.70

38.95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3.17

2.19

3.08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0.52

0.24

0.52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3.44

2.58

4.41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102.13

70.96

232.81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9.80

8.33

13.41

  贸易经纪与代理

0.27

0.20

0.40

  其他批发业

6.96

4.88

87.85

零售业

61.98

29.92

122.43

  综合零售

5.67

3.94

8.83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8.98

4.05

9.26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1.44

0.60

1.99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3.77

1.80

3.65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2.15

1.00

3.65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21.59

7.22

68.80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5.13

3.55

5.87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6.51

3.72

6.49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6.73

4.02

13.89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778个,比2018年末增长41.2%;从业人员9395人,比2018年末下降6.4%(详见表7-1)。

  

 

7-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778

9395

#道路运输业

569

5973

水上运输业

57

1400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46

278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88

940

邮政业

17

80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6%。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2%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1.0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81.9%;负债合计52.3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56.3%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5.11亿元,比2018年增长95.5%(详见表7-2)。

 

7-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81.06

52.31

65.11

#道路运输业

37.34

29.30

42.45

水上运输业

18.75

11.63

10.95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0.71

0.49

1.27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19.88

7.70

5.57

 邮政业

4.38

3.19

4.86

八、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411个,从业人员513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4.2%1.4%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48.7%,餐饮业占51.3%。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48.5%,餐饮业占51.5%(详见表8-1)。

8-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411

5133

住宿业

200

2492

#旅游饭店

43

1056

  一般旅馆

108

1242

  民宿服务

38

159

  其他住宿业

8

27

餐饮业

211

2641

  正餐服务

186

2384

  快餐服务

10

157

  饮料及冷饮服务

5

27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5

52

  其他餐饮业

5

21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7.8%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0.7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4.7%负债合计17.6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8.8%

2023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05亿元,比2018年增长19.6%(详见表8-2)。

 

8-2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30.79

17.62

10.05

住宿业

22.90

13.47

4.76

#旅游饭店

10.15

5.39

1.98

  一般旅馆

9.07

6.70

2.40

  民宿服务

2.08

0.38

0.33

  其他住宿业

1.51

1.01

0.02

餐饮业

7.89

4.14

5.30

  正餐服务

7.56

3.83

4.84

  快餐服务

0.17

0.15

0.30

  饮料及冷饮服务

0.02

0.02

0.04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0.13

0.13

0.07

  其他餐饮业

0.01

0.01

0.04

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524个,从业人员3526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4.4%11.5%(详见表9-1)。

9-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524

3526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25

1204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121

429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78

1893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8%。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5.9%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6.8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3.4%;负债合计15.9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66.8%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28亿元,比2018年增长77.2%(详见表9-2)。

 

9-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36.82

15.96

26.28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25.69

11.12

14.18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1.41

0.54

0.90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72

4.29

11.20

十、金融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16个,从业人员45人(详见表10-1)。


10-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16

45

#货币金融服务

5

20

资本市场服务

8

7

 其他金融业

2

13

注: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普查的单位。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4.87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54亿元(详见表10-2)。


10-2按行业大类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34.87

0.54

#货币金融服务

4.07

0.14

资本市场服务

27.18

0.36

 其他金融业

3.63

0.04

注: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督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普查的单位数据。

十一、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692个,比2018年末增长13.3%。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208个,比2018年末下降22.1%;物业管理企业233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59个,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6.5%45.9%

2023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7295人,比2018年末下降0.7%。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784,2018年末下降50.2%;物业管理企业4383人,比2018年末增长70.9%,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781人,比2018年末下降11.6%(详见表11-1)。

  

11-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692

7295

 房地产开发经营

208

1784

 物业管理

233

4383

 房地产中介服务

159

781

房地产租赁经营

74

228

 其他房地产业

18

119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9%。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555.52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1.1%。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512.46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9%;物业管理企业14.21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5.22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35.1%275.6%。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429.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4.55亿元,比2018年下降17.6%(详见表11-2)。

 

11-2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555.52

429.30

84.55

房地产开发经营

512.46

404.39

76.12

 物业管理

14.21

8.37

3.42

 房地产中介服务

5.22

3.66

0.90

 房地产租赁经营

15.48

10.97

3.67

 其他房地产业

8.14

1.91

0.41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207个,从业人员7164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63.1%253.1%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8.7%,商务服务业占91.3%。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2.8%,商务服务业占97.2%(详见表12-1)。

12-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4207

71642

 租赁业

367

1986

 商务服务业

3840

69656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6%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43.3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6.1%。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37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26.03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50.6%11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657.21亿元,2018年末增长155.9%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9.95亿元,比2018年增长215.2%(详见表12-2)。

 

12-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1743.39

657.21

159.95

租赁业

17.37

11.70

6.80

商务服务业

1726.03

645.51

153.15

十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1197个,从业人员901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2.7%2.4%。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152个,从业人员857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3.8%4%(详见表13-1)。

 

13-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1152

8575

 研究和试验发展

29

116

 专业技术服务业

748

6074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375

2385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6.6%。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1%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4.6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1.3%;负债合计72.41亿元2018年末增长543.8%

2023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86亿元,比2018年增长44.5%(详见表13-2)。

 

1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54.66

72.41

25.86

 研究和试验发展

0.73

0.32

0.24

 专业技术服务业

36.24

25.92

19.57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17.70

46.18

6.06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238个,从业人员438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3%0.2%。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9个,比2018年末增长81.3%;从业人员524人,比2018年末增长803.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5.48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6.4%;负债合计105.64亿元,2018年末增长2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比2018年下降30.8%

十五、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511个,从业人员399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8.5%20.1%(详见表15-1

 

1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合 计

511

3993

 居民服务业

240

2188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191

955

 其他服务业

80

850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8%。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57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86.4%;负债合计6.78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73.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91亿元,比2018年下降17.3%(详见表15-2)。

 

15-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合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11.57

6.78

6.91

 居民服务业

7.45

4.32

4.11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3.04

2.05

1.98

 其他服务业

1.09

0.41

0.83

十六、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教育法人单位641个,从业人员1965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0.5%14.8%。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73个,比2018年末下降1.1%;从业人员16540人,比2018年末增长16.3%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6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3.4%;负债合计4.2亿元2018年末增长118.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46亿元,比2018年增长1.1%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47.6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7.5%。本年支出(费用)合计45.71亿元,比2018年增长87.8%

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331个,比2018年末下降40.5%;从业人员11771人,比2018年末增长24.2%。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84个,比2018年末下降32.8%,从业人员9058人,增长14.6%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9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6.4%;负债合计8.71亿元2018年末增长391.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1亿元,比2018年增长110%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53.6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0.3%。本年支出(费用)合计32.75亿元,比2018年增长43.7%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491个,从业人员2777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10.7%19.6%。其中,企业法人单位443个,从业人员2155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8.1%21.9%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2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6%;负债合计7.8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95.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5亿元,比2018年下降21.7%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2.3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7.6%。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45亿元,比2018年增长4.9%

十九、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3年末,全市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2343个,比2018年末下降3.9%;从业人员29880人,下降1.3%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23.27亿元,比2018年增长181.7%

二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24[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1.2%。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40,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9%;高端装备制造业21,占9.4%;新材料产业80,占35.7%;生物产业27,占12.1%;新能源汽车产业9,占4%;新能源产业22,占9.8%;绿色环保产业26,占11.6%

(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8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9个,占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3.7%;数字创意产业9个,占23.7%

二十一、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制造业

2023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73个,比2018年末增长43.1%;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1.3%2018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4.76亿元,比2018年增长205.8%;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9.6%,比2018年提高2.3个百分点。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全称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支出5.17亿元,比2018年增长308.8%;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5.1%,比2018年提高7.4个百分点;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3.84%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32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7件,分别比2018年增长24.3%44.6%;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33.2%

(二)高技术服务业

       2023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6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6.2%。其中,信息服务10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7.8%;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14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8.9%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94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18.5%

二十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2023年末,全市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316个,从业人员16916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8.93亿元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数字产品制造业153个,占11.6%;数字产品服务业102个,占7.7%;数字技术应用业514个,占39.1%;数字要素驱动业547个,占41.6%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数字产品制造业10043人,占59.4%;数字产品服务业318人,占1.9%;数字技术应用业3573人,占21.1%;数字要素驱动业2982人,占17.6%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中,数字产品制造业194.11亿元,占81.3%;数字产品服务业1.49亿元,占0.6%;数字技术应用业26.34亿元,占11%;数字要素驱动业16.98亿元,占7.1%

二十三、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23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90个,比2018年增长84.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0.4%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4631人年,比2018年增长127.5%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20.7亿元,比2018年增长188.9%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分行业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详见23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50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54件,分别比2018年增长10.7%4.8%;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30.1%,比2018年下降1.7个百分点。

 

2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

R&D经费支出

(万元)

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

合 计

207012.1

1.35

采矿业

777.3

0.08

制造业

205957.9

1.46

#农副食品加工业

1367.0

0.53

食品制造业

320.8

1.16

纺织业

2783.7

1.03

纺织服装、服饰业

999.8

1.01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964.2

1.19

家具制造业

335.0

3.83

造纸和纸制品业

152.8

0.54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946.5

1.99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976.4

2.81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9485.8

2.11

医药制造业

10657.3

8.57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355.3

4.0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4714.6

1.42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534.5

0.13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9065.7

0.93

金属制品业

6360.3

2.32

通用设备制造业

6059.9

3.46

专用设备制造业

7752.1

3.81

汽车制造业

4983.1

3.51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62.0

0.7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9788.1

1.4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7161.3

4.21

仪器仪表制造业

489.2

4.93

其他制造业

4032.0

4.29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510.5

0.0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76.9

0.10

二十四、文化及相关产业

202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981个,从业人员1324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9%下降25%;资产总计153.7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 %

2023年末,全市共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745个,从业人员12379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8.3%下降25.2%;资产总计149.6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9.24亿元,比2018年下降16.9%

2023年末,全市共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236个,从业人员862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20%21.6%;资产总计4.1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4.2%;全年支出(费用)2.14亿元,比2018年增长23.9%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受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4]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5]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6]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标准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7]高技术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8]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行业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行业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9]高技术服务业:按照《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10]数字经济: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01-0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11]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

      [12]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1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1] 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仅包含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称为单产业法人单位,该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由两个及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本公报中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单产业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单位下属产业活动单位。

[2] 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下同。

[3] 部分企业从事多个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生产活动,故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9大领域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之和大于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