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绘制英烈容颜 接力守护“相见”
——我市开展关心关爱烈属崇尚英烈活动纪实

阅读次数: 作者:记者 盛文鹏/文 杨海波/图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2 08:05
[字体:]

图为志愿者为方瑛烈士画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尊崇英烈,关爱烈属,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正成为池州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最动人的实践。
  祭奠英烈,是缅怀、是追思,更是传承。然而,在战争年代留下一张照片并非易事,很多烈士一生连一张照片都没有,这让很多人的缅怀与思念之情无处落地,成为很多烈士家属们心中的遗憾。
  “父亲牺牲时我才4岁,家里没有留下父亲的任何照片和遗物。能有一张父亲的画像,一直是全家人的梦想。”市海事中心退休职工喻传礼说,父亲喻玉和1945年1月参加革命,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次立功,在1952年的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受父亲的影响,成年后的他追寻父亲的足迹,也参军入伍。但几十年来,喻传礼只能在母亲的回忆中想象着父亲的面容。
  今年初,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安徽师范大学携手开展“为烈士画像 送亲人‘相见’”活动,公开征集画像线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负责人在得知喻传礼想为父亲画张军装照的愿望后,立即收集整理喻玉和烈士的相关资料,对接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红色青春守护人”团队,安排专业人员为烈士画像。团队负责人立即安排有经验的学生专门对接,通过喻传礼和家人的描述,结合查阅资料、集中讨论、视频连线等方式反复修改,绘出了喻玉和烈士的画像。
  “父亲,终于‘见到’您了……”当3月22日画像送达时,喻传礼望着画中身着军装、目光如炬的青年,无数回忆涌上心头:“这就是母亲说的‘打仗时总冲在最前面’的父亲!”跨越73年时空,喻传礼仿佛触到了父亲怀抱的温度。
  池州地处皖南山区,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红七军、红十军,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等我军部队曾在此浴血奋战。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将士牺牲后长眠在这片土地上。据统计,在我市同喻玉和情况相似的烈士有236位。他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牺牲,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为了让英烈“回家”,让思念有寄托,“ 红色青春守护人”团队深入烈士故里,走访亲属乡邻,仔细收集烈士的生平事迹、外貌特征描述(如脸型、眉眼、发型等),甚至是烈士生前的衣物、用品等细节,力求通过画笔精准还原烈士的容貌。池州烈士陵园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团队已为23位池州烈士画像。”
  “ 画像不仅是对容貌的复刻,更是对英烈精神的礼赞。”志愿者马宝军负责为方瑛烈士画像。他说:“方瑛烈士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入选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但生前未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依据亲属的描述,完成了这幅画作。我想通过这一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英雄事迹。”
  在“红色青春守护人”团队的潜心创作下,一幅幅饱含深情的烈士肖像逐渐成型。画中的英烈们,或身着军装英姿勃发,或身着便装神色从容,每一笔线条都凝聚着对英烈的缅怀,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对历史的铭记。在东至县举行的烈士画像捐赠仪式上,亲属们接过画像时红了眼眶。占秀容颤抖着抚摸画像说:“ 这就是我的父亲!虽然从未见过他,但看到画像,就像他一直在身边。”
  “每一次为烈士画像,都心存敬畏。这不是简单的画像,而是让英雄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仪式。送烈士画像回家后,看到烈士家属满意的表情,我们心里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志愿者李天乐说,画像是能够穿越时空的情感链接,用画笔了解英雄事迹、讲好英雄故事,不仅能帮助烈属实现心愿,也能让自己从中不断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近年来,我市常态化开展关爱帮扶烈属活动,不断营造尊崇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社会氛围。为烈属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定期体检、短期疗养、心理疏导、精神抚慰、法律援助、人文关怀等多元化服务,并发动社会力量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为高龄、独居烈属定制上门问诊、节日陪伴等个性化帮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的关爱格局。今年全市各地已开展烈士褒扬和慰问烈士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带动周边各界群众2.6万余人次参与,共计走访慰问烈属77户、发放慰问金6.86万元。
  池州每个县区都有烈士纪念设施,它们犹如散落在池州大地上的“红色星火”。目前全市共有烈士陵园保护管理单位4个、县级及以下零散烈士纪念设施276处,其中零散烈士墓258处。针对一些散葬烈士墓存在管护力量不足等问题,从2021年开始,我市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红色守护”行动。4年来,全市组建了1500余人的志愿队伍,军地联合开展“红色守护”行动1万余次。
  “ 要我投降,白日做梦!革命不是我的私产,我无权拍卖,要杀就杀,杀了我一个凌霄,千百万个凌霄会踏着我的血迹起来斗争……”6月19日晚,“红耀池城宣讲团”成员、池州烈士陵园讲解员章宁在浙江科技大学参加“铜墙铁壁”长三角(沪苏浙皖)抗战英烈故事巡回宣讲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让现场的老兵和大学生深受教育和鼓舞。
  凌霄是皖南党组织的创建人、池州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在他短暂的29年生命里,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书写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传奇。如今,安放凌霄烈士遗体的池州革命烈士陵园几经扩建,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是很有意义的事。”连日来,章宁收到数十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乡村社区发来的邀请函,为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普通群众讲解红色故事。
  今年以来,我市从300多名推荐候选人中遴选组建了“红耀池城宣讲团”,每逢开学季、抗战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等节点开展红色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进乡村的“六进”活动,组织他们在池州大地播撒爱党爱国、崇军尚武的种子,在全社会树立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风尚。
  无数英雄浴血奋战、光荣牺牲,为我们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英雄已经远逝,但我们作为后人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他们。目前我市已对145位烈士史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编撰,烈士纪念馆展陈206位烈士事迹。今后,我市将深入开展为烈属办实事活动,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讲好红色故事,让英烈精神永远照亮前行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