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今天我们招聘会现场有600多个岗位可供挑选,屏幕前的小伙伴们如果遇到感兴趣的岗位,可以在线投递简历……”8月6日上午10时,市零工大市场内,“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招聘会正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瞧,这几份简历都是本地高校和外地回来的年轻人,专业也对口。”池州华宇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薛东红手里拿着一叠简历,对旁边的同事说,“这才一上午就收了8份,其中3份是线上投递的,感觉愿意回池州的年轻人明显变多了,招聘技术人员比以前更顺利。”
这场招聘会线下到场300余人、线上观看3000余人、互动留言超千条。“像这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会,我们一周至少举办两次。”市零工大市场负责人李兰说。
今年以来,池州紧扣群众就业服务需求,帮助居民灵活择业、就近就业,全力打造池州市零工大市场、“宜业回池‘州’五相约”人才夜市、“宜业回池‘职’播间”等多项品牌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市县(区)两级人社部门已常态化开展招聘活动743场,8474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3.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1616人,7546人顺利入职。
“我学的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真没想到在家乡招聘会上找到好几个对口的技术岗!”安徽工业大学毕业生解芮阳难掩惊喜,“这几年池州发展很快,留在老家工作能发挥专业所长,真是再好不过了。”
“这么快就能在家乡找到满意的工作,我真是太开心了。”求职者方修宇此前一直在山东青岛打拼,最近回到家乡,很快通过一场夜市招聘会顺利入职青阳一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我对现在的工作特别满意,时间自由,特别是我的小孩年纪还小,能抽出时间照顾他。”37岁的朱丽萍已经入职池州市星火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近半年,这份工作正是她在一场线下招聘会上找到的。
今年以来,我市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聚焦各类群体就业人岗匹配,扎实推动精细化就业服务,有效提升了企业和求职者的供需匹配效率,让更多劳动者在家门口找到合适岗位。
—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我市制定“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开展技能培训,加强岗位对接,并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保障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截至7月底,全市受理登记失业人员4793人,认定就业困难人员827人,帮扶率均达100%,帮扶就业率分别达79.49%、93.7%。
— —针对灵活就业人员,我市构建“一云一主五驿站”零工市场格局,即全市统一规范开发建设1个线上共享零工市场;池州市主城区建成1个“有场地、有机制、有保障”的线下零工市场总站;市本级、四个县(区)共建成5个线下零工市场分站点,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免费服务,已开发灵活就业岗位3000余个,实现“家门口”就业与技能提升双赢。
— —针对高校毕业生,我市推动就业服务向省内高校延伸并积极落实引才政策。今年1至7月,发放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301.5万元,同比增长11%,有效提升本地就业吸引力。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指标显示,我市外来工作人口增长率排名较上年提高170名,居105位。
“此外,我们还聚焦服务升级,精准对接市民就业需求。目前,全市78个城市社区已全部参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其中42个获评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着力解决社区信息不对称、岗位不精准问题,夯实‘三公里’就业圈基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科长朱州松说。
家住青阳县蓉城镇芙蓉社区的市民肖霞,便是“三公里”就业圈的受益者。“今年7月,我通过社区宣传知道了‘邻工集市’小程序,在上面填写了个人信息,以及期望的工作时长和地点。”肖霞告诉记者,很快平台就精准推送了青阳县华瑞超市的岗位,很符合她的需求。她提交求职申请后,借助平台在线聊天功能与超市有关负责人沟通,迅速达成共识。从岗位发布到肖霞成功入职,仅用了不到3天时间。
这样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在池州并非个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46万家经营实体加入“三公里”就业圈,通过“邻工集市”“社区快聘”等线上平台累计发布岗位30.6万个,促成供需对接6.72万人次。
从线上线下热火朝天的招聘会,到精准入微的就业帮扶;从深入社区的“三公里”服务圈,到便捷高效的零工市场——池州正以一系列扎实举措,用心用情用力拓宽家门口的就业渠道。“我们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差异化实施就业创业政策,不断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以高质量充分就业筑牢民生根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章和平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