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发布厅 > 往期回顾

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

信息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5-11-14 17:18
[字号:默认超大]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4日

发布地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人: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何大丰



“十四五”以来,市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学习借鉴和推广“三明医改”经验,锚定目标、精准施策,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78岁提升至2024年78.8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由2020年11.1%下降至2024年10.33%。

下面我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以及下步工作打算两个方面进行通报。

一、健全“三医”协同机制。市委市政府将深化医改纳入全市重大改革任务和年度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市卫健、医保、市场监管建立“三医”会商机制,强化政策协同、监管联动、信息互通;4个县(区)全面设置由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任书记的县区委卫健工委,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域内“三医”资源,“三医”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

二、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按照“五包十统一”路径,建设紧密型城市联体3个,通过专家坐诊、专科共建等形式,做实资源下沉和双向转诊。全面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6个,覆盖8家县级医院、59家乡镇卫生院,推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和检查检验资源整合共享,整体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参保人员县域住院人次占比由2020年80.6%提升至2024年85.55%。11个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转诊会诊服务中心“应设尽设”,做优会诊转诊服务,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三、扩容提质区域医疗资源。市妇女儿童医院、市急救中心、青阳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等建成运营,全市三级医院由2020年1家增至2024年6家。11家医院与29家长三角名院常态医疗协作,共设立名医工作室31个,实现每周均有名医坐诊。现有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2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53个。市医学科学研究院挂牌成立,市人民医院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每年安排200万元支持建强专科和改善服务等。2024年四级手术占比较2020年增长16.28%。实施“万马奔池 医路有你”人才工程,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由2020年2.82人、3.05人分别提升至2024年3.32人、3.83人。

四、夯实基层健康网底。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能力标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建设社区医院10家和县域医疗次中心7个,基层诊疗总人次由2020年491万提升至2024年651.3万。组建771个家庭医生团队,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3.74万高血压患者、4.51万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规范管理,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5.26%(目标≧65%)、75.95%(目标≧65%),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20年26.2%提升至2024年33.1%。

五、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成功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冲击。改革疾控体系,设立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局,整合组建新的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支、79人的市县卫生应急队伍常态化开展疫情处置演练,18家医疗机构“应装尽装”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前置软件,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和监测预警能力全面提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100%。全市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控制在50/10万以内,血吸虫病防治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挂牌成立市县(区)中医药管理局,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医科“应设尽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全覆盖,所有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均提供中医药服务。提升中医药能力。市中医医院、东至县中医医院分别获批省级区域中医康复中心、治未病中心。设立省名中医和省基层名中医工作室3个,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实现县区全覆盖,培养中医药人才307人。弘扬中医药文化,累计举办中医药集市13场、参与人数达到1.32万。

七、强化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抓好母婴安全工作,孕产妇死亡率(0)、婴儿死亡率(2.39‰)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69‰)等三项核心指标均达到“十四五”预期(<13/10万、<5‰、<6‰)。做实做优托育服务等民生实事,在全省较早出台并实施家庭育儿补贴制度,全市共设置托位6087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6个、达到省定目标任务。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青阳县建成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东至县中医医院老年养护中心获全国首批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建成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单位20家。扎实推进职业病三项行动,职业健康传播作品《呼吸》荣获全国一等奖。出台《池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助工作办法》,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率由2020年85.51%提升至99.2%。

改革之路无止境。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决战“十五五”的号角已经吹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事关健康池州建设和民生福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下一步,我市将立足新阶段、聚焦新目标,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务实的举措,持续巩固拓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继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勇于创新、大胆改革,让群众在池州医改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答记者问

问题1: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基层医改的重点工作。请问“十四五”期间,我市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感谢您的提问!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十四五”以来,我委进一步细化举措、狠抓落实,全力推进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出台提质升级措施23条、绩效评价指标22个等,指导4个县区全面设立由卫健、医保等部门参与的党委卫健工委,统筹协调重大事项,调度推进关键举措落地见效。

二是强化运行管理。成立医共体党委(总支)6个,做到应设尽设,并赋予党建和业务自主管理权。指导二类医共体完善利益包干机制,推动三类医共体完成“五大”管理中心的机构、机制、制度等建设,实现人财物等统一管理。

三是强化资源共享。以县区为单位升级改造全民健康平台,实现域内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赋能检查检验资源共享中心和中心药房建设,今年以来,开展集中检查26.21万例、集中检验84.76万人次、集中配送药品8956次。

四是强化能力提升。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5家县级医院升格为三级医院,县级医院Ⅲ级以上手术占比逐年提升至60.37%。同时,推动牵头医院累计选派80名主治以上医师到乡镇卫生院驻点帮扶,将服务能力较强的7个乡镇卫生院升级打造为县域医疗次中心,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问题2:202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照300元/人·月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目前,我市国家育儿补贴制度落实情况如何?

答:感谢您的提问!目前,我市已成功对接并上线全国统一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推行“线上申领为主,线下帮办为辅”的服务模式,市民可通过支付宝、微信中的“育儿补贴”小程序和皖事通服务平台中的育儿补贴专区进行线上申请,操作简便。

同时,优化审核服务流程。建立了“乡镇初审、县级复核”的双级审核工作机制,乡镇(街道)负责初审,县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资格最终审核。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比对,对孩次、婚姻信息一致的采取批量审核,对非关键材料缺失的申请,实行“先受理、后补交”,避免群众重复跑腿,提高审核效率。整个审核流程原则上控制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

截至目前,全市已收到育儿补贴申领27418件,已审核26906条。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审核进度,并积极对接财政部门做好育儿补贴资金发放准备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及时享受政策,补贴及时发放到位,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于民。


问题3:“十四五”期间,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能力标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请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取得哪些成效?

答: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全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面开展。通过持续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全市63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能力标准。其中达到推荐标准15家,建设社区医院10家,6家乡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服务水平。

二是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累计投入1.04亿元开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635个机构全部达标,主城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业务用房面积均达到3000平方米,开设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床位、临床和医技科室,配备DR、彩超、供氧等医疗设备及信息化系统。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定向生委托培养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等,招录培养村医166名、定向生委托培养248名、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26名。持续实施中央补助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十四五”累计培训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骨干及全科医生564人次。针对定向委托培养的年轻村医,上岗前安排在县级医院实习培训,上岗后轮换参加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培训。


问题4:请市卫健委具体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我市妇幼健康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期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市妇幼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效保障了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

一是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累计投资3.15亿元建成池州市妇幼保健院,启动实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提升行动,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形成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大中型综合医院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市、县、乡、村四级妇幼健康网络进一步健全。  

二是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免费婚检和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全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1753对;婚检47400例,产前筛查率达94.12%。新生儿疾病筛查纳入民生实事以来,已筛查1.46万人次,新筛率、听筛率均达99%以上,妇幼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不断优化。“十四五”期间,全市未发生一例孕产妇死亡,2024年婴儿死亡率2.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04‰,与“十三五”末相比分别下降了28.17%和19.6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持续稳定在91%以上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