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现将市管局2023年度工作开展和2024年工作安排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公务用车规范管理。抓好公务用车更新和处置,全年分批次采购更新配备平台保留车辆10台;经国资委审批,通过公开拍卖处置老旧公务车辆7台,拍卖款全额上缴市财政部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抓好公车平台信息化管理,完善“一车一档”管理制度,优化信息采集方法,通过创新开发“车管数字助手”功能,基本实现公车行驶里程、加油保险、维修保养、过桥过路等数据在线采集,重点优化无任务出行、节假日出行、电子围栏、终端异常等预警功能,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公务用车监管,依托公车平台,对公务用车出行申请、使用审批、行车轨迹和费用结算实行全过程管理,对维修加油等重点环节,实行动态监控、图文上传和数据比对;定期组织开展公车维修账单核查,每季度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维修项目进行分析鉴定;常态化开展车载终端巡检工作。定期对车载终端数据掉线、信息中断、无法定位等异常情况进行核查处理。抓好公务用车信息统计报告,根据国管局部署要求,组织开展我市202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统计报告工作,摸清车辆基本情况,按时保质完成上报任务。抓好基层公务出行推广保障,重点围绕提升保留车辆使用效率、用好货币化补贴方式、规范租赁社会化车辆保障、增加新能源车辆使用比例等四种保障模式,坚持上下联动,加强各县区基层公务出行推广应用,推动建立我市基层公务出行保障模式和管理体系,不断增强基层公务出行服务保障能力。
(二)增强公共机构节能质效。巩固节约型机关创建成果,扎实做好节约型机关创建复核迎检准备工作,遴选宣传节约型机关典型案例5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推介,发挥公共机构示范表率作用。持续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组织开展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机关”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深化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组织市本级2个单位、县区12个单位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制定完善创建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创建工作稳步开展。深入开展反餐饮浪费工作,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等政策法规宣传;组织开展“绿色食堂”创建,将反餐饮浪费工作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全年成功创建“绿色食堂”2个。扎实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组织市直2家公共机构办公楼(“一宫两中心”、市政务服务中心大楼)进行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建设,邀请专业机构开展电能消耗情况及用电设备使用现状专项巡检,制定能源托管解决方案,待审批后进行实施;同时加强各县区合同能源管理工作指导,帮助解决各县区在试点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三)实现办公用房有力保障。加强办公用房资产管理,结合资产管理专项审计,会同财政局印发《市直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问题整改方案》,完成82套公有住宅固定资产入账工作。加强办公用房清查摸底和信息统计,按照省管局要求,组织开展我市办公用房权属和使用情况摸底,加强资产台帐和档案资料管理和动态更新,按期保质完成数据上报任务。加强办公用房调剂,截至目前,为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审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调剂办公用房433平方米;核定市发改委办公用房1746.18平方米,做好调剂准备工作。加强办公用房维修改造,组织实施市委大楼部分楼层墙体漏水维修改造,配合市住建局做好市广电大厦外墙脱落改造工程,不断优化干部职工办公环境。加强业务用房建设和维修改造项目审查,截至目前,审核市民政局、池州军分区、市水利局、市公安局、市传媒中心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及维修改造项目7起。做好省楼堂馆所专项督查整改,积极协调组织有关单位对省督查组反馈的5处问题进行整改,5月底所有问题均整改完成。
(四)提升公务活动服务水平。坚持服务规范灵活,严格接待审批、经费管理,推进接待流程制度化,建立工作预案体系,做到有备而来、临危不乱,实现接待工作“零失误”。坚持突显池州特色亮点,始终坚持“厚植文化基因、焕发池州新貌”接待理念,形成“文化 + 接待”的工作特色,把接待过程当作对外宣传池州的重要渠道,全方位推介池州发展成果和人文魅力,塑造城市对外良好形象。截至目前,共接待来宾233批,2772人次,其中二级任务3批,省部级领导30批。有力保障了中国建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国黄金集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宝钢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等招商引资任务;保障了“大黄山”(皖南)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工作座谈会、“520”安徽文旅消费季活动民宿主题活动、安徽“双创汇”·走进池州暨中国工程院“院士池州行”活动、2023年池州马拉松、绿色中国行—走进生态池州暨长三角森林旅游康养宣传推介活动等大型活动;保障了英国驻华大使、斯里兰卡共产党总书记、韩国庆州市友好代表团、韩国求礼郡友好代表团、第三届世界华侨华人来池考察等外事接待;在各类公务活动服务保障中获得中央、省、市领导一致好评。
(五)践行优质服务保障理念。抓好集中办公区物业管理,先后组织对市委党校、“一宫两中心”及政务服务中心等集中办公区到期物业管理服务项目进行招标,修订完善《池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物业服务项目考核暂行办法》,每季度组织开展物业管理服务项目考核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抓好集中办公区安全管理,先后对市委市政府大楼4部电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市广电大楼双电源高压环网柜进行更换改造升级,对各集中办公区1900余只临期灭火器进行更换;进一步营造安全稳定办公环境。抓好市直机关食堂管理,先后对即将到期的2家食堂餐饮服务企业进行重新招标,确定服务保障企业;加强食堂服务保障工作监管,修订完善市直机关食堂管理制度,重点围绕食品安全、菜品质量、环境卫生及服务礼仪等定期开展检查,同时定期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堂原材料进行农残检测,确保食品安全;持续抓好反餐饮浪费,组织所管理2家食堂开展“绿色食堂”创建活动,积极推行小份菜和自助餐,大力倡导节俭用餐、文明用餐的理念,定期组织开展反餐饮浪费宣传,着力营造勤俭节约的氛围。扎实抓好市委党校会议中心管理,坚持更高标准、更细服务、更优保障,通过加强会务服务队伍建设,抓好会务服务硬件设施改造,定期组织开展会务服务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会务服务保障能力,截至目前圆满完成各类大小会议和活动700余场,服务人数49563人,获得与会领导和单位一致好评。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一)扎实抓好公务用车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抓好池州市基层公务出行新能源汽车定点分时租赁服务框架协议招标,坚持公务用车配备坚持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确保2024年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除特殊地理环境、特别用途等因素外,全部购置新能源汽车。二是完善公车平台信息化建设,将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平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平台、租赁平台、跨区域公务出行平台、执法执勤用车平台功能进一步整合,分阶段抓好平台“审核员、管理员、驾驶员”三员培训,进一步普及平台使用操作规范,提高平台运转效率。三是加大维修监管力度,升级完善公务用车维修监督管理平台,修订车辆维修询价制度,对保留车辆所有维修项目和配件编码进行平台询价和备案审批,实现维修监管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平台维修车辆账目进行复核,确保维修监督管理全覆盖,无死角,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维修行为。四是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采购、处置、调配、保险、加油、ETC等管理工作;在公务用车保险、加油、ETC等日常管理上,做好与定点保险企业、燃油供应企业、ETC服务部门对接,提升办理效率和服务保障水平。五是进一步加强车辆派遣调度工作效率和精确度,严格落实车辆调度“7×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良好工作态势,确保车辆调度工作及时高效准确。
(二)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一是扎实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对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加强督查检查,运用已建成的第一、第二批垃圾分类示范点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化分类成效,带动我市公共机构垃圾分类整体提升,实现创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10家。二是持续深化反食品浪费工作,总结推广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适时通报铺张浪费的负面典型,使餐饮浪费监管常态化、长效化。三是积极推广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成果,对已建成节约型机关的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全市292家党政机关创建成效。四是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对已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办公楼进行评估问效,根据前期工作经验成果,计划2024年实施市本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个,同时指导县区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推广工作。五是扎实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加强与周边地市交流,探索新型节能宣传方式,加强与市直部门和县区协调联动,进一步扩大节能工作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节能氛围。六是扎实推动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工作。根据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及时调整《池州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细则》,加强细则解读,帮助各级公共机构共同做好节能工作,继续站稳在全省目标管理考核“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先进位次。
(三)大力推进办公用房规范管理。一是完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巡检考核制度,督促各地各部门抓好《池州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实施办法》贯彻落实;组织专业人员做好市直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基数再摸排、再核对,打实数据基础,摸透存量房产,为盘活办公用房资源提供支撑。二是加强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以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登记入账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全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登记工作。三是推动信息化管理,为提高办公用房动态管理效能,加强与市数据资源局对接,积极推进办公用房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四是按照“集中集约、存量调剂、依法合规”的原则,抓好办公用房日常管理,重点抓好办公用房调整调剂和维修审核,提升管理水平。
(四)扎实做好公务活动接待服务工作。一是推进接待工作标准化建设。努力在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对“接待工作流程”、“客房服务流程”、“用餐服务流程”以及客房检查、菜单审核、桌次划分、席卡摆放、接待方案等业务操作指南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提升公务接待规范化水平。二是提升接待服务水平。采取主动 “请进来”和积极“走出去”的方式,加强纵向与横向交流,积极学习先进地区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提升接待工作水平,当好池州的对外窗口,展示好池州形象。三是扎实抓好大型公务活动保障工作,充分发挥市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指导全市机关事务工作职能,不断强化市、县两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联动,做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在县区大型公务活动保障工作中,及时成立协调指导组,与县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同谋划、同保障,积极主动、周到细致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五)认真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服务保障人员业务培训,引导服务保障队伍牢固树立热情周到、快捷高效的服务保障理念;加大设施设备巡检力度,做好巡检记录,对故障点和老旧设施设备第一时间组织维修更换;结合重要节日和节点,做好氛围宣传营造工作,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二是认真做好高层集中办公区物业管理与服务工作,突出抓好物业管理,进一步完善物业监督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技能和业务培训,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三是改进服务理念,聚焦服务提升和精细化管理,做好市直机关食堂和会议中心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在会务服务保障上,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办会流程,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专业会务服务队伍,用专业队伍干专业事情,将精细化服务贯穿会务服务全过程;在机关食堂管理上,坚持厉行节约,严控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每一个细节,定期开展食品原材料农药残留检测,每日开展卫生监督检查,及时更新优化菜品,不断提高供餐质量和服务水平。四是在规范服务保障行为、优化服务保障方式、提升服务保障效能上下功夫,为深入保障好产业强市战略实施、优化发展环境赋能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