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41800684968417G/202506-00018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池州市城市管理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标题: 关于对市五届政协四次会议第016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06-25
废止日期:
关于对市五届政协四次会议第016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6-25 15:31 来源:池州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孙智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提升市容环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建议。您所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兼顾理论性和操作性,对我们城市管理部门在新时期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及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将您提案中所提意见建议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作简要报告:
一、推进城市智慧化建设
(一)推进数据采集
开展公共数据资源普查,摸清全市公共数据资源底数,统一编制公共数据目录,搭建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规范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和共享交换,整合接入环境、气象、住房、人口等934类业务数据,汇聚政务数据总量逾11亿条、社会数据48万条,挂载585个数据共享目录,建设完善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等4个基础库和宏观经济、信用等2个应用专题库,形成全市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城市管理时空“一张图”,归集空间图层75个、感知数据38万余条,其中基础数据384151条、视频监控部件1.9万条、城市生命线部件2462条,发布共享图层服务85个。将公共视频资源按业务整理归类,梳理并应用学校周边、河道、大型商超等33类视频资源。
(二)加强联动调度
按照“系统通、业务进”要求,完成应急、公安、住建、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文旅、林业7个部门业务进驻。围绕联勤联动、协同作战,建成综合预警平台、事件协同处置平台,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城市管理、生态治理等跨部门事件实时流转,城市管理、城市生命线监测、入河排污口管理、秸秆焚烧管理、社会治安巡检等部门日常业务进入常态化运行。以城运中心为“零号机”,建立全域协同指挥通讯网络,建成省市县三级应急专线视频调度系统、市县乡(镇)三级互联网视频调度系统、视频融合通信系统,实现单兵、无人机、车载通讯等现场音视频实时回传,同步实现公安、消防等部门通讯设备整合接入。截至24年底,城运中心累计发布生态环保监测预警20000余次、监测复核城市生命线预警200余起,处置市容环境整治等城市管理事件类问题6.7万余个、公用设施等部件类问题2.4万余个,发现交办交通秩序问题2500余起、农机违规进城问题400余起、行人闯红灯问题2300余起。
(三)优化智慧场景
围绕源头治理,融合感知数据,实现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将市生态环境局自建的大气环境网格化综合监管、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入河排污口可视化管控、秸秆禁烧预警监控、遥感黑烟监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与管理等7个系统采集数据整合一张图,同时通过数据共享接入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农业面源污染等相关监测数据,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对34座桥梁、631.26公里燃气管网、510公里排水管网、322公里供水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将前端设备和后端监测系统紧密结合,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动态感知。对城市重点路段视频通过算法智能识别,推进非机动车违停、消防车道占用、经营户出店经营、道路破损、垃圾桶满溢等城市管理事件进行预警。围绕业务融通开发多跨场景。围绕大应急、大环保、大城管、全域旅游,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重构业务流程,推动单一场景向多跨协同场景提升。融合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等单位10类相关防汛业务,建立一体预警、综合分析、协同指挥“大应急”体系。谋划建立林业、农业农村、住房城乡、水利、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多源数据综合应用,推进建立综合管理“大环保”体系。围绕需求融入拓展应用场景。实施全领域场景创新工程。建立场景“挖掘、策划、实施、应用”流程体系,按照“群众有期盼、部门提需求、中心抓开发”原则,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灾害事故监测、社区管理、城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数据赋能等场景需求调研,目前已构建文明创建、流动摊点管理、交通拥堵指挥与人员聚集疏散、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城市生命等智慧应用场景14个,开展场景应用演练50余次。
二、推进精细化管理
(一)创新城市管理机制
一是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持续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模式,持续优化城管委各成员单位协调联动机制。按照《城管委议事规则》定期召开例会,重视部门协调,建立城管委问题交办督办机制,通过城管委交办单对发现问题进行交办。二是纵深推进网格化机制。不断完善主城区网格化机制,划分一类网格4个、二类网格7个。主城区城管执法力量继续下沉至社区街道,基层执法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明确责任网格职责,朝建立权责明晰、管理优化的“大城管”目标持续迈进。
(二)精细城市管理效能
1.加强市容秩序管理。一是抓好户外广告安全监管工作。结合文明创建十大巩固提升行动,印发《主城区户外广告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对主城区破损破旧及无主户外广告设施开展排查,共交办整改问题468处。结合节假日重点时段及雷雨天气应急工作,对主城区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和楼顶广告设施安全隐患开展全面排查,共交办整改问题25处。二是持续推进便民停车管理工作。结合创建文明城市等中心工作,不断加强主城区便民停车管理工作,推行“两个全覆盖”,对暂停车辆电话、短信挪车双通知,让停车管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协调单车企业将共享单车后台数据接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共享单车规范化、制度化、智慧化管理。三是扎实推进便民摊点群规范管理。统筹规划设置临时便民摊点群30余处、季节性西瓜临时销售点15处,分批次免费配发油毡布430余块。将主城区临时摊点群纳入网格化管理,建立摊群点微信群,及时协调处理各项问题,并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指挥调度,对摊点存在的超时经营、不铺设油毡布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形成全覆盖管控,及时反馈处理。对摊点开展逐户登记造册,统一规范各摊位的占地范围、环境卫生、经营时间等,并与摊主签订市容环境责任书,督促各摊主落实“摊前三包”,做到文明经营、摊走地净。四是加强犬类管理。督促属地城管部门常态化开展流浪犬收治,积极开展犬类管理工作,重点处罚遛狗不牵绳、便溺不自清等违法行为。2024年度收容流浪犬852只,处罚不文明养犬行为111起。
2.加强城市环卫管理。一是市本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主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81.57%。二是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规范运营,全面落实环保在线监测,渗滤液和焚烧烟气、飞灰排放符合环保标准。三是大力推进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全市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均达90%以上。四是加强建筑垃圾(渣土)运输公司日常监管,严格运输处置审批,确保定时、定线运输和定点处置。五是增加保洁力度,将主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湿扫、洒水频次由每日2次提高为每日3次,将主城区部分道路路面冲洗和交通护栏清洗作业时间进行调整试点,由白天冲洗清洗调整到夜间冲洗清洗。
3.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一是出台地方性法规。《池州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于 2023 年 6 月 1 日正式施行,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及属地物业管理部门责任,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 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标志着我市物业管理工作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二是构建信用监管体系。出台《池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对物业市场服务主体开展信用等级认定和定期评级工作,根据企业不同信用等级,实行差异化分类管理,将信用评级结果用于物业管理前期招投标、企业评先评优、业主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和实施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以县区为单位要求各地制定执法下沉小区事项清单,进一步厘清各行政主管部门执法边界,通过建立执法综合执法站(点),在显著位置公布执法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联系方式,推动执法下沉小区有形覆盖;通过社区干部、志愿者、网格管理员入户走访,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台账,建立协调共商解决机制,实现执法下沉小区有效落实。全市 570 个小区均在显著位置公布了执法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联系方式。
三、下一步计划
(一)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围绕《池州市城市管理条例》、《池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标准。
(二)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一是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对主城区网格化协调、指导,落实行业总责,通过完善执法衔接机制、强化部门联勤等方式,增强织密做细城市网格;加强对各县网格化推进工作的协调、指导,推进执法重心全面进街道、社区。二是推进多元共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引导社会组织、市场中介机构和公民法人参与城市管理,组织开展多形式、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以他律促自律。
(三)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推进智慧城管平台升级改造,坚持“向前看,分步走”的总体方针,拓展平台功能、智慧化升级。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您今后对城市管理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池州市城市管理局
联系电话:0566-2033160

池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