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八中2025年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突出个性,全面发展,根据我校实际,制定相关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制定劳动教育计划
1.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按照《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指导方案》要求,学校将劳动课程列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有效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纳入正常教学管理。每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劳动和实践活动课每学期3次,形式多样。有志愿者活动、社区义务清扫、学雷锋敬老院福利院帮扶日、公益专题活动街头宣传等,每学期开展一次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文化艺术节活动设立劳动竞赛。
劳动课程分课堂和实践,两者有机结合,以实践课程为主。课堂由通用技术老师兼职担任,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一些工艺作品制作与创造(模具、航母、飞机、火箭)等课程。同时鼓励学校有工科兴趣或思维专长的学生积极参与,开展类似的制作竞赛活动。
2.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社团建设与指导
建立和完善学校统筹规划、由校办室牵头,德育办、团委具体负责提供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专业社团管理机制。增设志愿者社团、主题宣传活动社团、智力体力(棋牌类、体力竞走)游戏社团、等适应更多学生参与的专业社团。各社团应制定章程,广泛动员学生参与,定期开展活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组织好各类劳动竞赛或表演展示活动。学校为主要学生社团配备指导教师,加强对校园各种文化实践活动的指导,提升学校影响力。
3.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每学年第二学期“五一”劳动节前后,结合学校文化艺术节,举办劳动竞赛、球类比赛、棋牌类比赛、志愿者公益活动等丰富多样大赛或展示活动,传承劳动光荣的美德,增强实践增强体质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与实践相结合意识。
二、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形成机制
1.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劳动情怀
学校将把劳动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教学内容统一管理。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企业管理人员或科技人员开设劳动教育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劳模风采”等有关专题宣传片,将劳动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及企业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将劳动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各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学校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怀,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2.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强化校内劳动
将学生劳动实践纳入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均须完成12小时的校内劳动实践。除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劳动,参加学校大扫除、教室卫生、校园环境整治等劳动活动外,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各类教学设施开展校内劳动实践活动。校团委积极引导学生成立学校公益劳动社团组织,配备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定期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活动。
三、加强劳动教育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部门共同参与,定期研讨劳动教育活动,推进劳动教育深入发展。
2.健全管理制度。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按课堂教学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劳动教育活动融入课堂和实践教学之中,促进落地取得实效。
3.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劳动课教师队伍(实践课教师、通用技术教师兼职)的培训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全员力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教育格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科技工作者为学生讲课和进行专题讲座,形成合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4.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学校每年对劳动教育工作进行专项总结,把落实劳动教育与相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对学生的专业社团进行评比表彰,对在劳动教育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学生和教师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学校在预算中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社团指导和各类文体竞赛活动的开展。
池州八中
2025年3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