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东至县高质量打造新概念普惠式、具有东至特色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红色信e贷”平台,致力建成“网上的金融超市”。自去年10月20日“红色信e贷”平台上线以来,已有6家金融机构入驻,金融产品达32项,线上总授信额1286万元,架起了用户、金融机构、政务服务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让金融活水滚滚流向广大乡村和农民群众,小平台激发了乡村振兴大动能。
“红色信e贷”让信用变现。近年来,东至县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不断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红色信e贷”将农村党建红色资源转化为信用资源、信用资源变现为信贷,基层党组织、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在“红色信e贷”平台“汇聚一堂”,创新金融服务“三农”方式同时,也积极探索出了乡村振兴实践的新路径。“红色信e贷”平台将传统硬数据和软指标进行了融合,公安部门的人口数据、农业农村部门的土地确权登记数据、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宅基地数据、林业部门“三定”数据、人社部门的社保数据、医保部门的医保数据等20个部门的66类数据归集整合到平台,实现了信息互通共享,打破了部门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信用户有无不良嗜好、邻里关系、尊老爱幼如何等,这些信息也是评价信用户的重要指标。东至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网格作用,将农户的这些软指标摸清楚搞明白,由网格员收集后上传到平台,并根据农户动态及时调整信息档案。“红色信e贷”平台整合硬数据和软指标进行信用评定,划分为AAA、AA等信用等级,不同级别信用户可申请不同额度的贷款。洋湖镇永济村村民周志刚一直从事苗木花卉种植,苗木花卉种植回本周期长、垫资多,凭着AAA级过硬的信用,顺利通过“红色信e贷”手机平台贷款50万元,对苗木花卉基地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硬化道路1200米,修建桥涵5处,种植规模扩大到1500多亩,接下来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红色信e贷”让服务不等待。东流镇红叶村是稻虾养殖的集中区域,现在正是虾苗大量进食,集中喂养阶段,大豆磨制而成的饲料蛋白质含量高,是小龙虾的好养料,此时养殖户的资金投入较大,资金一旦短缺,直接影响着虾苗成长和经济效益。红叶村龙虾养殖大户姬玉良养殖了130多亩龙虾,就遇到了资金难题,第一时间想到了在“红色e贷平台”申请贷款。“资金一时短缺,这可真是把我给急坏了,好在农商行的线上产品‘金农信e贷’用手机就能申请,10万元的资金很快就到了账,真是给我送来了‘及时雨’。”姬玉良感激地说。金融机构和信用主体通过平台实现互利互赢。“红色信e贷”平台上线以来,东至农村商业银行、东至扬子村镇银行等6家金融单位纷纷入驻,对应开发上架了金农信e贷、扬子农e贷等金融产品32个,短短几个月时间“红色信e贷”平台授信突破了千万元。金融机构借助平台查阅信用主体报告,掌握了高质量的潜在客户群,防控金融风险的同时,提高了运营收益。信用主体在平台上可以自主申请贷款,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
“红色信e贷”让乡村振兴更有活力。“红色信e贷”平台,建立了信息、信用、信贷“三信联动”机制,形成信息生成信用、信用决定信贷、信贷反馈信息的良性循环。东至县已有41个村参与,评出29个信用村,19000余户农户参与信用评级。大渡口镇新桥村胡国友从事农业种植和龙虾养殖,信用评级别为AAA级农户。因为资金吃紧,他通过“红色信e贷”平台,向东至扬子村镇银行成功申请了30万元贷款。有了足够资金,胡国友决定改造一部分农田进行青蛙养殖。胡国友自豪地说,“多亏了红色信e贷平台,贷款不求人,太方便了,接下来将好好发展,努力带动周边更多人致富。”大量数据汇聚在平台,让信用量化成等级,让信用变成真金白银,形成信用主体人人讲信用,村民想方设法提高信用度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