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安徽均益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大货车进进出出,进原料、发货物……在这里,疫情的阴影已渐渐散去,生产经营秩序恢复正常。
均益股份2007年落户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从一家单纯从事拉链铜材生产的企业成为智能拉链装备、模具及零配件、拉链新材料、技术服务一体化的供应商,并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公司自成立以来还未出现过像今年销售额负增长的情况。”该公司董事会秘书李国峰说。以往正月初八企业就已开工生产,今年因疫情延迟了大半个月。同时,铜材占公司产值的95%,年初铜价下跌,导致公司库存减值。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国际疫情的蔓延,公司下游企业出口订单急剧萎缩,造成库存积压,导致资金流紧张。
面对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均益股份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努力在危机中寻契机,不断谋求发展新思路和新机遇。
今年2月24日,由均益股份研发的3条防护服专用拉链生产线,正式“开机”生产,填补了省内自主研发防护服专用拉链生产线空白。此时距离公司正式复工才过去两个星期。
疫情期间,省内防护服生产企业由于材料、设备进不来,造成防护服专用拉链紧缺。得知这一信息后,均益股份立即整合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快速克服技术难关,成功组装防护服专用拉链生产线,并形成每日2—3万条产能,优先供货给合肥高贝斯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等省内防护服生产企业。疫情期间均益股份累计生产1000余万条防护服尼龙拉链,极大缓解当时国内防护服尼龙拉链市场供应不足的局面,为我省防疫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均益股份在短时间内危中寻契机,正是基于这些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作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均益金属坚持每年的研发投入占产值比重超3%,用于模具、智能化操控系统、材料的研发。“目前,我们的单机生产能力、模具使用寿命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高端拉链线材在国内市场占比超35%,省内则超85%。”李国峰说。
有了这样的技术积累,面对国际疫情的影响,均益股份又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尤其是前端产品铜材,从之前专注做拉链材料和智能化拉链设备,增加五金电器用线材、电工用线材等铜材产品;同时加大设备技改投入,提升生产效率,并配合新产品研发五金线材加工、尼龙拉链成型机、YG拉头自动组装机等高端设备,有效弥补了国际疫情造成的损失。
金融、税收、用电等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的全面落实,也为困境中的均益金属减轻了“负担”。“今年我们已获得两笔共计5300万元投资基金支持,目前还有一笔正在洽谈中;贷款方面,除无还本付息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作为新三板企业还首次在池州用股权质押贷款;此外还有设备购置贴息补贴、供电优惠政策等,1—7月份,我们共减免各类税费150多万元,这些都大大缓解了我们的资金瓶颈,降低了生产成本。”均益股份财务总监刘电明介绍。
今年1—5月份,均益股份营业收入虽与去年同比下降35%,但到6月份情况逐渐好转。1—7月份公司产值达3亿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通过加大销售力度、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公司订单保持稳定。均益金属已走过疫情造成的低谷,生产经营步入正轨。“目前,我们部分的产品结构调整也已完成,产品更丰富了,初步估算今年产值还会比去年略有增长。”李国峰说。
突破困境,均益股份已将目光投向明年的发展。就在公司不远处,池州市高端拉链产业园暨高端智能拉链装备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的厂房即将拔地而起。该项目全部完成后,将集聚拉链相关规模企业15家以上,实现产值突破50亿元,利税达3亿元,带动千人左右就业,基本形成上下游贯通的拉链产业集群。目前已谈好4家企业入驻产业园。“厂房预计在10月份封顶,年底将交付使用,我们也会及时进行设备采购、配套设施建设,争取明年正式投产。”李国峰介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