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 > 工作简报

【池州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简报2024年第35期】朱浩东在池州高新区调研、开展第二十场“池”久满意面对面活动时强调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2-09 14:45
[字体:]

11月13日上午,市委书记朱浩东赴池州高新区调研,并开展第二十场“池”久满意面对面活动。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园区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市领导史孺牛参加。

在安徽省贵航特钢有限公司、安徽西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和池州福星工业气体智能充装、友进冠华铜基新材料循环产业园等项目现场,朱浩东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市场开拓、项目建设等情况,关切询问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推进中存在的困难。他勉励企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对标先进、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节能降碳等各项措施,切实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调研中,朱浩东强调,池州高新区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要围绕实现“四个转变”、促进“两个更优”,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集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着力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要抢抓政策机遇,全力以赴为企业纾困解难,深入谋划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守牢安全、环保底线,努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专班工作】

11月19日,市营商环境办赴县区督导企业诉求办理工作。

11月18日-26日,市营商环境办就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开展调研。

11月20日-26日,市营商环境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度工作总结、2025年度工作谋划。

11月12日-28日,市营商环境办调度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提升工作。

11月12日-28日,市营商环境办调度推进企业反映问题和诉求办理工作。

 

【县区动态】

东至县:“当好四员”全力优化

医保领域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东至县聚焦优服务、减流程、送政策、强基础,全力优化医保领域营商环境,累计办理医保领域涉企事项11000余件,惠及企业1500余家,企业满意率100%

当好“办事员”,优化流程提质增效。设立“社会保险费缴纳服务工作专区”窗口,实现14项涉企联办事项线下“一窗受理、一表填报、一次办结”,联办事项平均办理时长缩短75%。建立“工作群答疑+部门间推送”服务机制,实现参保登记、信息变更等业务“指尖”办理,推行生育津贴、退休待遇“免申即享”。今年以来,累计受理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一次办284件,办结率100%,发放生育津贴247.2万元。

当好“服务员”,经办服务高效便捷。依托“医保码”数据赋能,将医保报销由“窗口”延伸至“科室”,用“数据代替群众大幅缩减群众办事时间,增强群众医保服务体验。全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医保码在挂号、就诊、支付、取药、取报告等全流程使用,15家医药机构开通“刷脸”支付,结算17074笔。

当好“宣讲员”,医保政策精准直达。开展“医保业务大讲堂”和医保政策送上门等活动,以讲促学、以学促用,实现15个乡镇宣讲活动全覆盖。公开选聘10名医保社会监督员,重点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企业职工等热心医保工作人士,通过举办医保政策宣传、培训等活动,促进学习了解医保知识。今年以来,举办政策宣讲活动4场,服务企业300家,发放材料9000余份。

当好“安保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持续巩固提升企业参保基础,截至目前,全县职工医保参保人数44887人,同比增长1.9%。全县441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药耗追溯码信息采集应用,累计上传追溯码信息24万余条,覆盖药品耗材品类1.2万余种,追回违规使用医保基金208.95万元,助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深化“综窗+”模式

让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今年以来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一门、一窗、一网、一次、一件事”政务服务模式打造让企业和群众舒心的营商环境,累计办件12936件,主动评价率99.07%,窗口服务满意率100%。

“综窗+力量配置”,夯实服务基础。推动综窗改革,实现变“一事找多窗”为“一窗办多事”,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新能级。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工作,24名工作人员全部通过行政办事员等级认定考试。

“综窗+事项入驻”,拓宽服务路径。根据职权认领发布4个“一件事”服务事项,设置“一件事”服务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一次跑动、一次办结、一步拿证”;依托“一网通办”平台通过智能关联、任意组合,实现“一件事”逐项办向“一类事”任意办提升,今年以来累计办理一件事589件。

综窗+流程简化”,提升服务效能持续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优化215个网办事项,材料份数缩减26%,审批环节减少17.8%,审批时限平均压缩1.9个工作日。设置企业诉求“挂号”窗口,促进服务事项“一窗反馈”今年以来累计受理诉求21件,办结20件,办结率95.2%。

 

【部门传真】

市司法局:以法治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市司法局认真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多措并举加强法治服务供给,搭建对接平台,优化涉企监管,主动精准服务,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搭建沟通桥梁,落实“企呼政应”。制定出台《民营企业家约见池州市司法局负责人制度》,构建“企呼政应、接诉即办”闭环服务机制。截至目前,发布预约“企业家约见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公告8期,收集并解决法治问题10余项。

优化执法模式,减少“经营干扰”。“五免之城”建设为引领,推行涉企执法“三书同达”制度,落实涉企“行政处罚+合规指导+信用修复”的全链条监管闭环,20余家执法部门发送《信用修复告知书》《行政合规建议书》各480余份,完成信用修复400余条。研发涉企检查“综查码”,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杜绝多头重复执法检查。

强化涉企服务,护航“发展方向”。深化“万所联万会、法律服务进万企、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机制,组建在池34个重点项目法律服务专班为企提供精准服务,组织律师走访企业657家,梳理法律风险点512个,提出法律意见建议655条,协助企业依

法依规申请政策支持23件。

夯实基层治理,营造“和谐环境”。全面构建“一站式+一线式”特色解纷体系,推进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商事调解有机衔接,律师、公证(云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诉讼、信访等行业调解共同发力,为企业发展营造“重商、安商、亲商、

暖商、护商”的良好环境。

 

市人社局:聚力退休一件事“集成服务”

助推“夕阳无忧”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力推进退休一件事集成升级、高效运行目前已实现办理退休相关的11个服务事项全部联办,实现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1-10月办理退休一件事”1701件,经办时间减少70%以上

统筹力量,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协同。联合市公安、医保、数据资源等部门印发“高效办成退休一件事”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工作落细落实。步调协同。完善部门间工作细则,打造程序简化、衔接流畅、办理快捷的联动服务。今年以来,召开协调会议3次,协调解决经办问题12个,“高效办成退休一件事”专窗开设运行。流程协同。推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集成,整合多部门、多渠道、多次申办的5“单事项”受理服务,集成为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个渠道、一次申请、一个流程办结的“一件事”,压减办理时长、减少公共资源投入。

服务预审,促政策“即申即享”。整理基础数据。集中时间开展企业职工参保人员过渡期档案和国有企业拟退休人员档案预审,共完成9944份改制企业参保职工和23家国有企业档案预审。强化业务应用。通过省集中信息系统提取统筹区域内参保人员信息数据,筛选出2024年符合法定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数据,整理出全年符合退休条件的参保人员名单,预审批后及时将退休核准表提供给企业或参保群众。精准提醒服务。根据参保人员不同类别定制不同短信内容,提前给即将到龄人员发送温馨提醒短信,一次性告知相关政策及办理流程。

多方联动,强化工作宣传。组团开讲。发动吸纳全市退休业务骨干13人,组建“高效办成退休一件事工作(民生实事)宣讲”,进园区、进社区、进企业开展“高效办成退休一件事(民生实事)”宣传培训邀请企业和居民代表在服务窗口体验业务办理,共计培训53场,培训人员2249人次。多元并推。运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推送政策问答和操作指南,拍摄制作小视频通过新媒体加强宣传,同时纳入人社部门各种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活动必宣项目通过政策送上门”、业务就近办、社区人社政策宣讲日等活动载体广泛开展政策宣讲。截至目前,全市举办宣讲17场次,发放宣传册1200余份。

 

【他山之石】

 石家庄探索推进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


市探索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通过随机“盲抽”评标专家、“盲评”投标文件、专家分散评标等改革举措,有效提高了招标投标的公平竞争性,遏制了人为干预和暗箱操作空间,提振了经营主体发展信心。招标投标“双盲”评审,一是评标专家随机“盲抽”。由全省统一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系统不显示抽取专家姓名、电话等信息,自动通知专家参加评标,避免了对专家评标施加影响;二是“盲评”投标文件。技术标评审环节以“暗标”方式进行,评标专家在完全不知晓企业信息的情况下,对投标文件进行“盲评”。专家分散评标,指分别设立招标人代表评标区和社会专家评标区,实现招标人评标代表和社会专家隔离“不见面”。同时创新“双盲+单人单间”评标模式,设置社会评委独立入场通道,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专家客观打分的影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